基本生活类商品较快增长。
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两年平均增长4.2%,比14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随着疫情防控更加精准有效,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系列举措和全面促进消费政策措施不断见效发力,消费市场将有望持续稳定恢复。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司统计师申俊利介绍,1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7%;两年平均增长4.3%,比14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不管从供给端还是从需求端看,中国经济都将持续复苏,而最新发布的5月国民经济数据印证了这一判断。从今年前5个月的情况来看,外国投资者仍然继续看好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平台经济、网上零售、在线教育持续活跃。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产需求持续增长。
付凌晖表示,5月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继续显现,国民经济保持稳定恢复。整体来看,5月份中国经济延续了前一阶段的良好态势,生产需求持续恢复、新兴动能培育壮大、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发展韧劲持续显现,继续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态势。报告回顾了2020年及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分析了2021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
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延续增长势头,开局良好。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刻调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报告同时指出,今年以来外贸的高增长是国内经济稳定恢复、外需持续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外贸政策多措并举,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外贸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将为进出口实现量稳质升提供有力支撑。
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外贸逆势增长、好于预期,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创新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报告指出,商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定推进贸易创新发展,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等三大计划,奋力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6月9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以下简称报告)2020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中国外贸逆势增长、好于预期,规模和国际市场份额创新高,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延续增长势头,开局良好。报告同时指出,今年以来外贸的高增长是国内经济稳定恢复、外需持续改善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报告认为,当前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复苏不稳定不平衡,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深刻调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错综复杂。6月9日,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21年春季)》(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回顾了2020年及2021年以来中国外贸运行情况,分析了2021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报告指出,商务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以赴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坚定推进贸易创新发展,重点实施优进优出、贸易产业融合和贸易畅通等三大计划,奋力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稳外贸政策多措并举,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外贸企业发展韧性不断增强,将为进出口实现量稳质升提供有力支撑价格司、价格认证中心、价格监测中心、价格成本调查中心相关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切实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市场主体经营情况,摸排违法违规涨价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价格司、价格认证中心、价格监测中心、价格成本调查中心相关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6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密切跟踪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切实做好价格预测预警工作,进一步了解相关市场主体经营情况,摸排违法违规涨价线索,配合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数据显示,5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食品价格总体上继续回落,在近一阶段物价运行中发挥了稳定器作用从环比看,5月CPI下降0.2%,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7%转为上涨0.3%,影响CPI上涨约0.05个百分点。5月前半月,在国际市场传导推动等因素影响下,铁矿石、钢材、煤炭、铜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冲高。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从同比看,PPI上涨9.0%,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据测算,5月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3.0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6.0个百分点,扩大1.7个百分点。
PPI环比同比均上涨,三黑一色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是主要原因5月份,国际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稳定恢复,我国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随着价格信号引导作用释放以及国家保供稳价政策效应显现,后期PPI总体将呈现回落态势。
郭丽岩分析,5月,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6.4%,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4.4%,涨幅扩大2.3个百分点。据测算,在5月份1.3%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7个百分点,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6个百分点,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展望今年后期,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生产供应充裕,特别是农副食品市场供应充足、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裕,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预计将在合理区间温和波动运行,全年物价调控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国家统计局6月9日发布2021年5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CPI同比上涨1.3%,居民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2.1%,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1%,涨幅与上月相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关于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的意见》。
此后随着有关部门采取保供稳价系列措施,三黑一色类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回落,但月度平均价格还处于历史高位,明显高于4月份。但重要民生商品产供储加销链条长、环节多、涉及范围广,小生产、大市场特征突出,面对自然灾害、市场风险、突发事件,价格容易大起大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郭丽岩说。郭丽岩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传导、海运费用上升、全球流动性宽松等因素还可能继续影响我国PPI走势,但随着价格信号引导作用释放以及国家保供稳价政策效应显现,后期PPI总体将呈现回落态势。
非食品中,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5月国内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1.7%和1.9%;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电冰箱、电视机、台式计算机和住房装潢材料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均有上涨,涨幅在0.3%1.2%之间;夏装新品上市,服装价格上涨0.3%。5月份CPI环比下降0.2%,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总体上继续回落,在近一阶段物价运行中发挥了稳定器作用。
受火电厂迎峰度夏、增加储备影响,动力煤需求较旺,拉动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10.6%,涨幅扩大7.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28个百分点。从同比看,CPI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扩大所致。6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国视频会议,对今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结合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聚焦玉米、小麦、食用油、猪肉、蔬菜等重点品种,促进产供储加销各环节有效衔接,同时积极做好大宗商品市场调控工作,强化市场监管,全力保障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基本稳定。
主要行业价格涨幅均有所扩大,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上涨99.1%,扩大13.3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38.1%,扩大8.1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9.7%,扩大16.4个百分点。从环比看,PPI上涨1.6%,涨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
5月,国际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需求稳定恢复,我国工业品价格继续上涨。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分析,食品中,生猪生产不断恢复,猪肉供给持续增加,价格继续下降11.0%;鲜菜和鲜果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5.6%和2.7%;受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及饲料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淡水鱼价格继续上涨9.9%;受蛋鸡存栏量下降、饲料成本上涨及气温升高产蛋率下降等因素影响,鸡蛋价格上涨3.3%。
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7%,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1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2%,涨幅与上月相同,影响CPI上涨约0.16个百分点。煤炭、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即三黑一色类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是PPI涨幅扩大的主要原因。
留言0